技术文章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技术中心 > 手持式臭氧浓度检测仪的工作原理介绍

手持式臭氧浓度检测仪的工作原理介绍

 更新日期:2025-10-23 点击量:83
手持式臭氧浓度检测仪主要通过传感器将臭氧气体浓度转化为电信号,再经电路处理和数据运算,最终以数字或图形形式显示臭氧浓度,核心是利用臭氧的化学或物理特性实现精准检测。
 
目前主流的手持式臭氧检测仪主要采用以下两种工作原理,适用场景和精度各有差异:
 
1.电化学传感器原理(很常用)
 
这是当前手持式设备的主流技术,通过臭氧与传感器内部化学物质的反应产生电信号,具体流程分为4步:
 
气体进入:臭氧气体通过检测仪的进气口(带滤尘/除湿装置),扩散进入电化学传感器内部的感应电极区域。
 
电化学反应:传感器内的工作电极与臭氧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臭氧被还原),同时产生微弱的电流信号,且电流强度与臭氧浓度呈线性正相关(浓度越高,电流越大)。
 
信号转换:传感器输出的微弱电流,经检测仪内部的放大电路、A/D转换模块处理,转化为可计算的数字信号。
 
数据显示:处理器根据预设的校准曲线(提前用标准臭氧气体标定),将数字信号换算为臭氧浓度值(单位通常为ppm或mg/m³),最终在显示屏上实时显示。
 
该原理的优势是响应速度快(通常<30秒)、体积小、功耗低,适合现场快速检测;缺点是传感器有使用寿命(1-2年),需定期校准,且易受湿度、温度等环境因素影响。
 
2.紫外吸收法原理(高精度场景)
 
基于“臭氧对特定波长紫外线有选择性吸收”的物理特性,精度更高,常见于对检测结果要求严格的场景,工作流程如下:
 
光源发射:检测仪内部的紫外光源(通常发射254nm波长的紫外线,臭氧对此波长吸收很强),向检测气室发射稳定的紫外光。
 
气体吸收:待检测的臭氧气体进入气室后,部分紫外光被臭氧吸收,吸收量遵循朗伯-比尔定律(即吸收程度与臭氧浓度、气室长度成正比)。
 
信号检测:气室另一端的紫外检测器,接收经过吸收后的剩余紫外光,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未吸收的光越多,电信号越强(与臭氧浓度呈负相关)。
 
浓度计算:处理器对比“有臭氧”和“无臭氧”时的电信号差异,结合气室参数和定律公式,计算出臭氧浓度并显示。
 
该原理的优势是精度高(误差通常<2%)、传感器寿命长(3-5年)、抗干扰能力强;缺点是设备体积相对大、功耗较高、成本也更高,部分手持式设备会采用简化版紫外模块平衡便携性和精度。

苏州宏瑞净化科技有限公司(www.hrtech-sz.cn)主营:洁净室检测设备

传真:0512-68416875

邮箱:service@hrtech.cn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胥口镇新峰路409号

版权所有 © 2025 苏州宏瑞净化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苏ICP备09044530号-5  管理登陆  技术支持:化工仪器网  GoogleSitemap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二维码

服务热线

扫一扫,关注我们